9月份,新的一批“小豆丁”就要走向社会,开始我们的幼儿园生涯了。这对这类孩子来讲都是一种转折,这种转折总是会掺杂着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和父母们于心不忍的无奈,这段时间势必随着着惊慌失措、不知所措、很难入眠……
很多父母迫切想了解如何为马上迈入幼儿园的孩子做全方位的筹备。那样,作为父母,尤其是隔代父母,怎么样帮助孩子度过如此一个转折期呢?为了让爸爸妈妈们可以轻松地度过这个“孩子的第二次断奶期”,本期健康版邀请了浙江中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汤军一同拟定了“孩子入园筹备手册”,从各方面为父母布置好预习工作,与大伙一块应付“成长的烦恼”。
防病筹备篇:第一学期是“生病高峰”
症状:紧急的焦虑情绪
有的孩子进了幼儿园将来,就忽然有了紧急的焦虑情绪,常常会抱着自家带来的东西,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等母亲来接。省中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汤军说,这其实是“离别焦虑”。大多数幼儿都会出现“离别焦虑”,这种焦虑的产生其实也非常自然,孩子们平常和亲人之间会产生强烈的依恋感,一旦进入了新的环境,出现了依恋上的断层,失去了一种安全感,就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假如没解决好“离别焦虑”,就会出现一些“看不见的内伤”,这类对孩子未来的进步会有影响。
对症下药:爸爸妈妈在入园前,可以携带孩子到所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活动,假如幼儿园允许,还可以到幼儿园里参观将来要用的小杯子、小床、小桌子等,或者在活动场地进行一些亲子活动,以此暗示孩子“这里有很多好玩的”,“将来要做幼儿园的好孩子”等,如此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降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症状: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生病
有的孩子平常在家吃饭、睡觉都非常香,刚上幼儿园就彻底改变了:胃口变得非常不好,吃午饭也是有一口没一口,还有些甚至只吃饭不吃菜。有些孩子一到午睡时间就哭闹,而且没几天就感冒发烧了。
对症下药:孩子睡觉时防范意识特别强,特别是换了陌生的环境,没爸爸妈妈在身边哄着,睡前特别容易哭闹。这在开始阶段都是非常正常的。假如孩子在幼儿园里睡不着,父母可以带一件孩子平常喜欢的玩具,让孩子抱着睡觉;假如在幼儿园吃不下饭,父母也可以筹备一些食物让孩子带到幼儿园,回家将来,筹备的饮食要尽可能清淡一点,注意多补充水分、维生素C等。
容易生病是什么原因有不少:孩子接触的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由于不习惯陌生环境,常常性的烦恼也会使得抵抗力降低。孩子的身体情况在入园的初期有不好的反应也是非常正常的,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过于担心。
心理筹备篇:积极与老师密切配合
要控制好我们的情绪
要掌握“狠心”。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非常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还有些中途来看望,如此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次数会增多。父母不要由于孩子哭闹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然,孩子就会了解只须哭闹,就能不去上幼儿园了。
切勿给孩子消极暗示
很多父母在送孩子入园前,常常无意中会对孩子如此说:“你再不乖,过两天就送你去幼儿园。”“这两天让孩子多玩玩吧,过几天就要到幼儿园去了。”却不知,如此的言语对孩子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在孩子意识中会觉得幼儿园就是惩罚我们的地方,如此就会导致孩子在入园前产生抵触情绪。专家觉得,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相当要紧的。
带孩子熟知环境,降低焦虑
幼儿园老师建议父母在入园前,携带孩子到所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假如幼儿园允许,还可以到园中的活动场地进行玩耍,暗示孩子“这里有很多好玩的”、“将来要做幼儿园的好孩子”等,如此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降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能力筹备篇:重点练习“吃、睡、拉”
不少老师反映有的孩子在刚入幼儿园时,连一些最简单的本能需要,比如大小便、喝水等,都不会向老师主动提出,导致孩子对环境的抗拒。孩子学会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会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
教孩子独立吃饭。掌握用勺子,自己舀菜。即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想方法,帮助他吃得干净些。
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有的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没父母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因而憋着,或干脆拉到裤子里。因此在入园前,需要练习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会主动向成人讲出,并且了解大小便的办法。大小便拉在裤子里后再向老师说或者是不说,孩子总是会因此生病,这是最让老师头痛的事情。
练习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练习孩子当有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这一点尤为重要,利于老师准时采取应付手段。
会穿脱简单的衣裤。
教孩子大声了解地表达我们的想法。